
最近,币安的上币策略引发了广泛讨论,许多用户对其决策表示质疑,尤其是关于内幕关系和透明度的问题。例如,币安原本承诺只上线两个币,但最终却上线了四个,其中大部分与CZ有关,这一举动让不少投资者感到不满。
与此同时,Web3.0行业的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。链上安全项目 HarPIe 由于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宣布暂停服务,这反映出当前区块链安全赛道的盈利困境。
也有声音指出,CEX(中心化交易所)的不透明性使得做市商和项目方有更大的操控空间,散户投资者因此面临更大的风险。
BSC:一个巨大的赌·场?
BSC(币安智能链)如今更像是一个赌场,不再讲究叙事、社区建设或长期发展,而是单纯地押注新币、押注CZ和币安的策略变动。玩家搏币安 Alpha,赌投票结果,最终赌币安本身。这种模式适用于BSC上的所有代币,上币安的标准已不再是项目的叙事能力或社区价值,而是更偏向短期炒作和流量博弈。
币安的上币策略转变
币安的这一策略变化,使其从“股市A股模式”逐渐向“港股甚至美股模式”靠拢。交易所本身并不代表买力,项目是否能获得资金支持,最终还是取决于自身的价值,否则即便上线币安,也难以维持长期买盘。
这一策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:
1.利好链上生态: 既然交易所的买力有限,那么项目方不如直接在链上 TGE(代币生成事件),通过提升自身产品力和市场竞争力来吸引投资者。
2.利好流量方: 市场标的繁多,流量成为关键。能够进行深入投研的 KOL(意见领袖)和能带动买盘的社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
3.值得一提的是,最近我持仓表现最好的COIN,竟然是一个被币安下架的 Alpha 项目。这让我想起当年币安下架 Jasmy 时的情景,许多所谓的“主流项目”不过是临时拼凑的“草台班子”。
总体来看,币安的上币策略、市场透明度以及安全问题仍然是当前 Web3.0 领域的热门话题,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。在参与任何投资前,务必做好充分的研究和风险评估,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。
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,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。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风险自担! 关键词:币安 BSC